鉀肥,這一以鉀元素為核心的肥料,是植物生長的三大必需營養(yǎng)元素之一,它在光合作用、碳水化合物代謝及蛋白質(zhì)合成等生命活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。
農(nóng)業(yè),作為國家的基石,其繁榮與鉀肥的供應(yīng)緊密相連,因此鉀也被譽為“糧食”礦產(chǎn)。全球范圍內(nèi),超過95%的鉀鹽礦開采都是為了制造鉀肥,足見其重要性。
在中國,盡管我們以僅占世界9%的耕地養(yǎng)活了全球20%的人口,這一成就背后,化肥的貢獻不容小覷,尤其是鉀肥。然而,我國的鉀鹽礦資源相對匱乏,儲量僅占全球的6%,且近56%的農(nóng)田都面臨缺鉀的問題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我國年鉀肥需求量約為1500萬噸,而現(xiàn)有的鉀鹽礦資源難以滿足這一需求。
我國的鉀鹽礦主要分布在青海、新疆等地,以鹵水礦為主,固體礦較少。其中,柴達木盆地的鉀鹽礦儲量占我國總儲量的78%,但含鉀量相對較低,與中東死海相比仍顯不足。因此,我國鉀肥的生產(chǎn)主要依賴進口。
全球鉀鹽礦的儲量主要集中在俄羅斯、白俄羅斯和加拿大,這些國家的鉀鹽礦含鉀量高,且多為固體礦。長期以來,我國主要從這三個國家進口鉀鹽。然而,國際形勢的動蕩給我國的鉀肥供應(yīng)帶來了不確定性。
在此背景下,老撾的鉀鹽礦資源成為了我國的重要選擇。老撾與我國接壤,且中老鐵路的通車為鉀鹽礦的進口提供了便利。老撾的鉀鹽礦儲量豐富,雖然品相上稍遜于白俄羅斯和加拿大,但相比我國自有的鉀鹽礦資源,其優(yōu)勢顯而易見。此外,老撾的鉀鹽礦層厚度較厚,開采成本相對較低。